笔记咖啡

埃塞俄比亚咖啡起源风味处理法品质特点研磨刻度产地介绍

笔记咖啡

发布于2023-10-08
埃塞俄比亚咖啡起源风味处理法品质特点研磨刻度产地介绍

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日晒,1972年,第一批水洗加工厂建于Yirgacheffe产区。几十年过去,如今在西部和南部产区,大多数咖啡都会选择湿法加工。

通常,湿法加工的咖啡被认为杯测得纯净度更高,更加柔和,圆润,酸度更优质。干法加工则在醇度及丰富度上略胜一筹。

湿法加工的ET咖啡以Yirgacheffe为最。虽然ET咖啡跟许多非洲产区咖啡一样,以水果风情、红酒风味著称,但是Yirgacheffe举世无双的优质风味仍然令其成为精品咖啡世界难以逾越的经典。干法加工的咖啡常常被认为在风味上略逊一筹,但是这条常规经验在遇到干法Harar时宣布失效。干法Harar以其狂野、醇度在内的卓越表现,成为ET咖啡在精品咖啡世界里足以与Yirga比肩的另一高峰。

说到咖啡处理,在ET的传统里,还是遵循着干法的古方,某位咖啡前辈曾提过自己的在ET的经历,即使是野生的咖啡树,到了收获季,也会有人悉心的摘了咖啡果进行后续处理,这位前辈写到,某次驱车行驶在某条人烟稀少的公路,居然发现路上晒着咖啡果,还被人细心的圈了起来,想象一下那情景,是不是很亲切,只有真正把咖啡视为日常生活一部分才会出现这样居家的作法。

当然,直接铺在路面上晒干的咖啡大多不会出现在出口行列,因为处理方法太过简陋,主要用于当地人消费或供应当地市场。至于出口行列的咖啡果,如今也都是在离地的高床上仔细处理

埃塞俄比亚的Buna(咖啡)仪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平均约为1.5小时。这种仪式每天都在进行,它的目的在于得到结论,这可能是一场求婚,也可能是一次家庭冲突的调节。

首先是烤咖啡豆。当咖啡豆烤好后,由女性(往往打扮的花枝招展)将咖啡豆放入壶中,让每个人闻咖啡豆的香味。之后开始煮咖啡。

仪式中的的第一杯被称为ABOL,是最重要的一杯,也是最难喝的。如果是在解决冲突时,你必须勇敢的将这一杯喝下,并叙述自己的观点。

第二杯称作Tona,再次加水煮制而成,口感依旧强烈。如果对方接受了自己的观点,则会将其喝完。如果对方没有喝,则不会有第三杯。

第三杯称作Baraka,当事情得到解决,结论令人满意,它象征喜悦,往往年轻一代会被受邀来和这一杯。

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埃塞俄比亚,咖啡,起源,风味,处理,品质,特点,研磨,刻度相关内容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^_^

本文来源: https://www.bijikafei.com/a/652201a563623e170b0b7ec9.html

相关推荐